备受瞩目的2025第二届中国(江西)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览会3月28-30日在南昌绿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!同期举办:2025中国(江西)国际绿色矿业博览会、2025中国(江西)国际铸造压铸、锻造、热处理工业炉展览会。
3月30日,为期3天的2025第二届中国(江西)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览会,与同期举办的2025中国(江西)国际绿色矿业博览会、2025中国(江西)国际铸造压铸、锻造、热处理工业炉展览会,在南昌绿地国际博览中心顺利落下帷幕。此次展会规模再创新高,展览面积达30000平方米,吸引海内外500余家企业参展。展会现场观众接踵而至、人气爆棚,达到了30000余人次。数万名行业人士齐聚,共商行业新发展。
此次展会紧扣“聚焦新型工业化 发展新质生产力”的主题,立足江西产业优势,全方位展示行业发展新面貌,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参展商、专业观众和行业专家齐聚一堂,共同交流探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、新技术和新机遇 。
江西作为有色金属资源大省和冶金工业强省,铜、钨、稀土等有色金属储量位居全国前列,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。历经多年发展,已形成从矿山开采、冶炼加工到新材料研发应用的完整产业链,产业集群效应显著。此次展会依托江西强大的产业基础,打造了一个国际化、专业化、高端化的交流合作平台,吸引了众多行业领军企业参展 ,如江铜集团、江钨集团、赣州金环磁选、赣州有色机械、中科光电、华联电机、江苏鹏飞集团、江苏三恒科技、山西戴德测控、安徽明腾、江苏嘉轩、淮南万维机电、山东林泉重工、湖北钟祥源升、杭州嘉悦等,展品涵盖有色金属原材料、有色金属制品、冶金装备及技术、金属加工机床、金属自动化控制设备、金属生产用辅助材料、粉末冶金、铸造压铸锻造、地质(矿山)勘探技术装备、采矿技术装备、矿山机械等各个领域。
展会现场,各类前沿技术与创新产品纷纷亮相,令人目不暇接。在有色金属冶炼技术方面,参展企业展示的高效、清洁、智能化冶炼新工艺,有效提升了资源利用率,降低了环境污染,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新趋势;高性能有色金属合金材料、稀土功能材料等在新材料研发应用领域精彩登场,其独特性能优势在航空航天、电子信息、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,有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,推动我们国家相关产业自主创新发展;智能化、自动化的先进生产设备在冶金装备制造展区大放异彩,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,助力企业降本增效,增强市场竞争力 。
本届展览会加大了实效对接公众,通过定制邀约、定向邀请以及对接活动等举措,邀请了海内外30多个专业采购团到场参观对接,让供需双方面对面零距离交流。组委会通过展前的展商调查,特别为参展商定制专属客商邀约计划,邀请其意向合作企业到场参观对接,提升参展实效,促进参观实效。据悉,现场成交额近一亿两千多万,意向签单金额八千多万,不仅超过了我们的预期,也证明了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。
展会期间,现场气氛热烈,专业观众穿梭于各个展位,与参展企业代表深入交流,懂产品信息和技术细节,企业代表们则热情介绍产品的优点,积极寻求合作机会,商务洽谈氛围浓厚。同时,展会还举办了多场高规格的论坛、研讨会和技术交流会,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、行业精英围绕行业热点难点问题、前沿发展的新趋势、市场动态等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,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,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参考,促进产学研用深层次地融合,推动行业技术创新与进步 。
相关阅读:首日盛况2025第二届中国(江西)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览会,3月28日开幕!
上一篇:圆满收官,2025第21中国(南京)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精彩集锦!
下一篇:全球电力能源巨头将亮相CIPIE2025四川电力展!全方位助力打造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
首日盛况 2025第二届中国(江西)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览会,3月28日开幕!
推动有色金属产业进一步健康、快速、有序发展,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,是实现从有色金属资源大省迈向有色金属产业强省必然要求,也是促进2030年江西实现碳达峰的重要抓手。为促进江西省有色金属产业健康发展、促进对外经贸合作,2024中国(江西)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览会将于2025年3月28-30日在南昌绿地国际博览中心召开。
倒计时4天!把握住2024年最后一场锡产业链盛会!与百家企业共筑大增长时代
开创新合作,共享新发展!2024中国国际先进金属材料博览会将于5月在苏州举办
凡本站注明“来源:环保在线”的全部作品,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-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没有经过本网站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环保在线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站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。
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(非环保在线)的作品,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犯权利的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别的媒体、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擅自篡改为“稿件来源:环保在线”,本站将依照法律来追究责任。
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、数量较多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:联系方式;邮箱: